都勻,貴州南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都勻歷史悠久,春秋時期屬于牂牁古國;戰(zhàn)國及秦、漢時期,分別屬夜郎古國所轄的且蘭國和毋斂國;西漢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設牂牁郡,都勻屬之;唐貞觀三年(公元629年)設置應州(羈縻州),都勻屬之。都勻原名都云,因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個仙氣氤氳的都云洞而得名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公元1390年),平羌將軍何福殘酷鎮(zhèn)壓都云苗族人民起義后上奏朝廷,認為“云之為物,變化莫測”,應改為“勻”,取“均勻”之意;实叟鷾,都云從此改為都勻。
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(公元1284年),都云設置軍民長官司;明洪武十九年(公元1386年)至二十八年(公元1395年),都云分別設置長官司、安撫司以及都勻衛(wèi);明弘治七年(公元1494年),改設都勻府;清康熙十一年(公元1672年),改都勻衛(wèi)為都勻縣,隸屬都勻府;民國三年(公元1914年),改都勻府為都勻縣;民國九年(公元1920年),都勻直屬貴州省長公署。
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都勻成為黔南州首府。1958年,都勻建市。解放后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都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城鄉(xiāng)建設日新月異。
自然資源
都勻市總面積2274平方公里,總人口為49萬,有布依、苗、水、瑤等33個少數(shù)民族,占總人口的67.08%。市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、5個辦事處、10個鎮(zhèn)、8個鄉(xiāng)(其中有3個水族自治鄉(xiāng))。城市建成區(qū)總面積為23.8平方公里,市區(qū)人口23萬(含流動人口)。
都勻市土地資源豐富。其中,耕地面積近5 萬公頃;林地面積12萬公頃;牧草地面積1.9萬公頃;水域面積近3000公頃;土地后備資源為25萬公頃,占土地面積的11.22%,為城建、工業(yè)、農牧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了良好的環(huán)境和條件。
都勻自然生態(tài)保護完好。森林覆蓋率達50.40%,擁有原始森林、原始次生林、水源保護林等森林面積12萬公頃;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.33%,綠地率達34.97%,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為7.94平方米。
都勻屬亞 熱帶季風濕潤氣候。冬無嚴寒,最冷的1月日平均氣溫5.6℃。夏無酷暑,最熱的7月日平均氣溫24.8℃。雨量充沛,年平均降雨量1431.1毫米。雨熱同季,年平均氣溫16.1℃,無霜期300天左右。都勻四季較為分明,三伏不熱,冬行夏令,秋高氣爽,氣候濕潤,四季如春,是十分適宜居住、避暑、休閑、旅游的氣候。
都勻市擁有大小河流257條,總長1321公里,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.87億立方米,其中,地表水14.75億立方米,地下水2.12億立方米。河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.5萬千瓦,可開發(fā)利用水能資源極為豐富。
都勻市擁有各種礦床、礦點、礦化點80余處。其中,鉛鋅礦探明儲量為36萬噸;煤儲量2705.7萬噸;鐵礦石儲量655萬噸;重晶石儲量536萬噸;白云巖礦床化肥原料儲量超億噸。此外,磷礦石、硫礦石、螢石、石灰石、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儲量也較為豐富。
城市簡介
都勻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城市建設成績突出,先后榮獲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全國衛(wèi)生城市、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、全國體育先進市、全國文化先進市、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、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、全國食品衛(wèi)生示范先進市及貴州省經濟強市、貴州省園林城市、貴州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。
都勻城位于“九溪歸一”的劍江河畔,眾多河流匯入沅江源頭劍江穿城而過。碧玉般的劍江水,沿江兩岸鶯語流花,青山聳翠,是一個山水交融、山青水秀的天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
都勻有“高原橋城”之美譽。市區(qū),各種不同建筑風格的橋梁近100座,橫跨在涵抱全城的劍江河上。民族風格濃郁的百子古橋、全國大中型橋梁中斜度最大的劍江斜橋、玉砌雕欄的銀獅橋、凌空飛架的彩虹橋、清雅雋秀的月亮橋……一座座風格獨具的橋梁,融古典情調與現(xiàn)代風格、宏宏大觀與纖纖絹秀于一體,都勻因之被譽為“橋梁博物館”。
都勻交通發(fā)達,黔桂鐵路(即將改造為高速鐵路)縱貫全境,北接成渝、南出湛江北海的貴新高等級公路以及321國道、210省道等公路多達184條,總里程為1259公里。市區(qū)通往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公路水泥和瀝青路面達80%以上,形成了以都勻市為中心,輻射周邊各縣市的快捷交通網絡。都勻北距貴陽龍洞堡機場、南距荔波機場均為100公里左右。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已開工建設,建成后都勻至貴陽的里程將縮短為80公里,行駛時間比貴新高等級公路縮短一半,約半個小時。2007年開工的貴陽經都勻到廣州的快速鐵路,時速達200公里,使都勻到廣州的列車行車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。
都勻各類基礎設施齊全。供電充足,金融保險業(yè)完備,各銀行、信用社和保險公司營業(yè)網點遍布城鄉(xiāng)。商業(yè)服務網點發(fā)達,擁有大型農貿市場50余處,超市、零售商店及飲食服務業(yè)9000余家。星級賓館、酒店、旅社、度假村等旅游企業(yè)75家。其中,三星級賓館6家、二星級賓館2家,F(xiàn)有文化館、圖書館、影劇院、博物館、歌舞廳、音樂茶座、酒吧100余家。報刊雜志、廣播電臺、電視臺、中波發(fā)射臺、歌舞劇團10余家,全市廣播覆蓋率達100%。體育設施完備,建有體育館、訓練廳、田徑場、游泳池、水上體育活動中心等。醫(yī)療衛(wèi)生條件優(yōu)越,全市現(xiàn)有3家三級合格醫(yī)院,2家二級乙等醫(yī)院,3家私營醫(yī)院,20家鄉(xiāng)鎮(zhèn)辦事處衛(wèi)生院。市內有高等院校3所,中等專業(yè)學校7所,中學28所,小學327所。現(xiàn)有省級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1個,工業(yè)園區(qū)5個,中央、省、州、市國有企業(yè)200余家,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7000余家。非公經濟快速發(fā)展。
經濟社會
近年來,都勻市遵循“環(huán)境立市、生態(tài)強市、工業(yè)富市、城建興市、文化亮市、旅游熱市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著力建設“合力都勻、生態(tài)都勻、實力都勻、人居都勻、文明都勻和魅力都勻”,經濟社會各項事業(yè)取得了長足發(fā)展。
“十五”期間,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.77%,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.37%和12.24%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.77%。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.59%和5.58%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.16%。森林覆蓋率比九五期末增加4.1個百分點,達到了50.40%。城市化水平達到了46.20%,年均增長1.1個百分點。
“十一五”時期,都勻市將進一步把握機遇,與時俱進,突出“營造環(huán)境、招商引資、發(fā)展工業(yè)、走在前面”的戰(zhàn)略選擇,力爭生產總值、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達15%以上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%以上,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1.50%。
發(fā)展前景
隨著城市功能的進一步完善,都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(fā)展均注入了活力。教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人才資源豐富,為科學研究以及創(chuàng)辦高新技術產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條件;能源豐富、交通便利,為創(chuàng)辦及發(fā)展工業(yè)、農業(yè)、制藥產業(yè)、畜牧業(yè)、服務業(yè)提供了方便;實行招商引資優(yōu)惠政策, 2006年以來連續(xù)被評為全省招商引資環(huán)境第一名,為投資創(chuàng)業(yè)提供了有利的條件;優(yōu)秀旅游城市、“中國毛尖茶都”、“西部斗牛城”、“中國攝影城”等知名品牌以及優(yōu)美的山水風光和充滿文化內涵的人文景觀,使旅游業(yè)更加紅火。弘揚“自我加壓、奮發(fā)有為、不斷創(chuàng)新、跳躍發(fā)展”的精神,都勻正搶抓爭快、創(chuàng)新升位,譜寫從歷史古城到新時代明星城市的快速發(fā)展新篇章,正逐漸成為貴州南部的明珠城市。
旅游名勝
人文勝景
石板古街:始建于明代,街長330米,共有街坊88間,街房建筑黛瓦紅柱,朱壁花窗,高低錯落,層次分明,古樸典雅,是市區(qū)保留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。目前已開辟為旅游商品一條街。
文峰塔 :座落在城中文峰園內,始建于明朝萬歷元年(公元1573年),原為五層木塔,名為文筆塔,后傾毀。清道光十九年(公元1839年)由都勻籍甘肅按察使陶廷杰及眾多都勻賢士捐金重修為石塔。石塔為七層六面體,塔高33米,為貴州第一高塔,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百子橋 :位于城中劍江河上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公元1786年),都勻城郊水竹園布依族賢士唐文升傾盡家產獨資修建,于乾隆五十六年(公元1791)建成。石橋共七孔,長140米,寬8米,高11.5米。橋上建立樓廊,聳翠亭建于兩頭,石欄畫棟,極富民族風格,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奎星閣:位于都勻東山頂上,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(公元1394年)。清嘉慶五年(公元1800年)改建為鐘鼓樓,為三層琉璃樓亭,氣勢飄逸雄峻,閣中早晚鳴鐘,鐘聲悠揚,可傳數(shù)十里遠。明清時期稱為“東山曉日”,又名“東山曉鐘”,乃都勻老八景之冠。
張翀摩崖:張翀,字子儀,號鶴樓,為明嘉靖三十二年(公元1553年)進士,任刑部主事,因彈劾嚴嵩父子于嘉靖三十七年被謫貶都勻,在勻講學八年,并在東山建鶴樓書院。明嘉靖四十年在東山石壁陰刻草書“仁智之情、動靜之理,棲此盤谷,飲此泉水。大明嘉靖四十年,鶴樓張翀書”。該摩崖已收入《中國名勝辭典》。
扶綱墓:扶綱(1602—1687),字允常,都勻人,明末(公元1639—1644年)崇禎時期先后擔任吏部員外郎、大理寺觀政、光祿大夫、兵部、禮部尚書,文淵閣大學士。清兵入關后扶綱即歸故里都勻,從事講學和史學、地方志編纂,清康熙十六年(公元1687年)病逝,葬于城北七星山下。
南明永歷皇帝陵:明王朝政權被清朝推翻后,公元1644年,明永歷帝朱由榔在廣東肇慶被擁立,史稱永歷皇帝。南明王朝被清兵擊敗,永歷帝于公元1657年逃至云南。公元1661年,永歷帝率親信40余人逃至緬甸!爸渌y”后,永歷帝逃離緬甸,在昆明遇害。明朝重臣扶綱曾隨永歷帝輾轉入滇,因公元1657年回故里都勻而躲過“咒水之難”,獲知永歷帝遇害的消息,扶綱即通過原來的部屬,千方百計找到永歷帝的殘骸,歸葬于故里高塘山上(《中國文物報》1996年11月17日),建起永歷帝陵。永歷帝陵位于都勻市郊12.5公里的大坪鎮(zhèn)普龍村。民國十年(公元1921年),時任貴州省長的任可澄令省志總纂陳矩修省志時,確認并整修。
柳天成墓:位于都勻市壩固鎮(zhèn)。柳天成為都勻雞賈(今壩固鎮(zhèn)東風村)人,是清咸豐、同治年間著名的苗族農民起義軍首領。同治十年(公元1871年)四月,在抗擊清軍的戰(zhàn)斗中壯烈犧牲。
遇仙橋:位于勻城西南45公里的沙寨鄉(xiāng)鳳囀河上,舊時為北上南下的重要驛道橋,建于清光緒二十年(公元1894年)。橋為五孔青石拱橋,長74米,寬8米,橋壁中孔嵌有栩栩如生的石雕龍頭龍尾。因水急勢險,施工困難,相傳建橋時曾遇仙人相助,故名遇仙橋。
山水風光
斗篷山——劍江風景名勝區(qū),由斗篷山景區(qū)、螺絲殼景區(qū)、劍江景區(qū)、都柳江景區(qū)、風囀河景區(qū)組成,200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,總面積為266.8平方公里。
斗篷山景區(qū)位于市區(qū)西北22公里處,主峰海拔1961米,是全國距離城市最近的、浩瀚的原始次生林覆蓋的風景區(qū),森林面積達8736公頃。其中,砂巖原始古林約50公頃。景區(qū)森林密布、空氣清新,被譽為“天然氧吧”。景區(qū)內擁有紅豆杉、銀杏、大鯢、獼猴等珍稀動植物數(shù)十種、維管束植物1000多種;擁有世界罕見的小紅栲森林群落以及各種石林水灘、峭巖瀑布,奇異景點30余處;山區(qū)有大小河流100余條,水質清純甘冽,山頂天池夏不滿盈、冬不枯竭;玉帶般的馬腰河、胡廣河,蜿蜒于幽深密林之中,美麗的峽谷風光與高山濕地,山光水色輝映成趣,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的生態(tài)畫圖。
螺絲殼景區(qū)位于市西15公里處,海拔1738米,為斗篷山的姊妹山,因山形酷似巨大的螺絲而得名。螺絲殼峰巒疊嶂,峽谷縱橫,有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2000余公頃;山巔草坪1500公頃,高山草原神似“天蒼蒼、野茫茫”的塞外風光;山間大小河流多達31條,既有高達100余米壯闊的天落水瀑布,也有深約300余米奇險的楊家沖峽谷,更有四方潭高山瀑布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的奇觀。此外,還有古堡遺址、云海山濤、萬畝獵場以及黑熊、旱獺、麝等珍稀動物和天麻、靈芝等珍稀藥材。
劍江景區(qū)以眾多的人文景觀吸引八方游客。劍江兩岸風景如畫,各式橋梁如彩虹飛架,高大的建筑物倒映水中。景區(qū)內,東山公園為國家2A級景區(qū),位于市區(qū)東山,占地面積20公頃,公園南北兩側尚存古城垣遺址;西山公園為國家2A級景區(qū),位于城西劍江河畔,占地50公頃,園內綠樹參天,巖石上的樹木盤根錯節(jié),登半山亭遠眺,城市風光盡收眼底;位于市中心劍江河右岸的文峰園,占地面積6公頃,草坪、竹林、花樹、綠籬、亭臺、塔影、弦歌、妙舞,是市民休閑、娛樂的開放式公園。
劍江景區(qū)南端,有一個景色獨特的溶洞群——堯林溶洞。堯林溶洞大小洞廳33個,可供游覽洞段約1600米,位于市區(qū)南郊,距城市中心約五公里。溶洞四周溪流環(huán)繞、青山如畫,游人可從三個洞口直達“龍洞”,欣賞“群龍搶寶”、“寶蓋花廳”、“珠寶樓”、“千佛殿”、“海底龍宮”等100余處景觀!昂5垖m”水滿時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,游人還可泛舟其間。
都柳江景區(qū)的陽和峽谷風光氣勢雄偉,瀑布飛流直下讓人蕩氣回腸。景區(qū)內水族村寨星羅棋布,干欄建筑順山而建,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,民族文化濃郁,洋溢著一派田園風光。
青云湖森林公園位于市郊馬鞍山林區(qū),景區(qū)面積2194公頃,2005年被國家林業(yè)局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。青云湖寧靜深幽,春季山花爛漫,夏日濃蔭蔽日,秋時野菊盛開,冬天火棘滿山,是市民晨練、休閑的開放式公園。景區(qū)內,石門湖水庫像一面明鏡,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中,成為一道亮麗風景。
鳳囀河景區(qū)位于市區(qū)南部45公里的沙寨鄉(xiāng)。鳳囀河寬約80米,河道兩邊是壯觀的楓楊樹水上森林。沿河兩岸山似田螺,水如碧玉,28道沖浪險灘,是漂流探險的理想河段。
民族風情
都勻是少數(shù)民族聚居地區(qū),主要有布依族、苗族、水族、侗族、彝族、回族、毛南族等31個少數(shù)民族,人口達31萬余人,占全市總人口的67.05%。都勻的少數(shù)民族淳厚樸實,勤勞勇敢,熱情好客,民族文化內蘊深厚,民族風情豐富多彩、各具特色。
布 依 族
布依族源于我國古代“百越族群”中的駱越。市境內布依族人口近20萬人,占全市總人口的40%。布依族的村寨風貌,因地形、氣候等條件雖各有不同,然而,依山傍水聚族而居,卻是共同的特點。布依族人民勤勞樸實,善于“農耕”。布依族的村前寨口,靠近水溪的地方都設有水碾、水車或油榨房,解決村民糧油加工及附近稻田灌溉問題。都勻布依族大多集中在墨沖、沙寨、平浪、凱口、江洲、擺忙以及市郊小圍寨、沙包堡、楊柳街等地。布依族主要樂器為木鼓、銅鼓、蘆笙、芒筒、嗩吶;主要舞蹈有蘆笙舞、木鼓舞、板凳舞;工藝品有挑花、刺繡、織花、蠟染、銀飾等。都勻布依族,獨具特色、比較隆重的民族節(jié)日有三月三祭掃節(jié)、四月八牛王節(jié)、六月六情人節(jié)等。三月三祭掃節(jié)主要內容是掃寨,由寨老或請來的道士主持,用松枝葉研成粉末,點燃艾蒿、芭茅等物,進入各家清掃,意為避禍祈福。四月八牛王節(jié)也稱“開秧門”,一年的大忙季節(jié)到了,牛又要辛苦了,因此這一天要讓牛好好休息,家家戶戶都用楓香樹葉染煮黑色糯米飯喂牛,有的還要用楓香樹葉煮水給牛洗澡。六月六情人節(jié)也稱“過小年”,其隆重程度僅次于春節(jié)。農歷六月六,很多地方秧已插完,正值短暫的農閑。節(jié)日期間,男女青年互相邀約,到山上或樹林中“浪哨”(他們對歌、踢毽、丟花包,所以叫“情人節(jié)”)。
楊柳街清塘布依寨、平浪灣河布依寨,民族風俗古樸,特點尤為鮮明。
楊柳街清塘布依寨:位于市區(qū)北部的楊柳街鎮(zhèn)清塘村,距市區(qū)約28公里,布依族人口占93%。這里山青水秀,生態(tài)保持完好。都勻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(qū)斗篷山的公路穿寨而過。至今布依族人民仍保留著古老的民族祭祀、制茶、茶藝、歌舞等傳統(tǒng)習俗。在清塘布依寨,客人還可品嘗到素負盛名的清塘酸湯豆腐與清代已成名品、清香爽口、回味悠長的特產清塘無垢茶。
平浪灣河布依寨:位于市區(qū)南部35公里的平浪鎮(zhèn)灣河村,村寨四周群山環(huán)繞、林木茂密,有三道河峽谷、布依族風雨橋、白土地水庫等旅游風景點。白土地水庫水面2萬余平方米,可供游人泛舟垂釣。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有三月三對歌、四月八開秧門、六月六賽馬、祭祀活動等,民族風情濃郁。
都勻布依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:沙寨鄉(xiāng)的《掃寨》(省級)、擺忙鄉(xiāng)《布依族古歌》(州級)、擺忙鄉(xiāng)《砍白馬祭祖儀式》(市級),還有平浪鎮(zhèn)的《花燈三人轉》(市級)。
苗 族
苗族源于古代的九黎、三苗,于元末明初遷入都勻,人口7 萬余人,占全市總人口的15.2%,分布在市境東部的壩固、王司、大坪、基場等地。苗族主要樂器為木鼓、銅鼓、蘆笙、芒筒、嗩吶;舞蹈有蘆笙舞、木鼓舞、板凳舞等;工藝品有刺繡、織花、蠟染、竹編、銀飾等。苗族獨具特色比較隆重的民族節(jié)日有苗年、吃新節(jié)、斗牛節(jié)等。苗族“以十月望日為歲首”,逢之則“燕會擊長鼓為樂”過“苗年”(《黔記》),主要活動有踩鼓、跳蘆笙舞。不論是排舞、圓舞、踏笙舞,舞步有細步、點步、蕩步、踢腳步,舞姿瀟灑穩(wěn)健,節(jié)奏明快。苗族男女青年邀約相聚于寬闊的山坡或草坪上,吹蘆笙、打毽子、唱山歌相互傳遞愛情叫“跳月”。男女青年選擇優(yōu)美地點,對唱山歌談情說愛叫“游方”。吃新節(jié)流行于王司、壩固一帶。這里的苗族人民在秋天選擇一個 “蛇”日祭祖、叫 “祭米魂”。在這個豐收在望的節(jié)日里,認識或不認識的客人都可以來到苗鄉(xiāng),與苗族人民共度佳節(jié)?腿诉M村,男主人總是端著大碗米酒將客人攔于寨門敬攔門酒,女主人則唱著迎客歌,適時地將七彩情意帶系到客人腰上,真是酒濃情意長。斗牛節(jié)由“吃鼓臟”(鼓社節(jié))演化而來,舊時每十三年過一次,分斗牛和祭祖兩個階段,活動一般延續(xù)十數(shù)日,是都勻苗族最盛大的祭祀節(jié)日,現(xiàn)在已演變?yōu)槌D晷怨?jié)日。
現(xiàn)在,保留古老民族風俗,特點較為鮮明,值得一飽眼福的是壩固坡腳寨。
壩固坡腳寨:位于“貴州省蘆笙藝術之鄉(xiāng)”的壩固鎮(zhèn)境內,距市區(qū)30公里,全村300余戶均為苗族,民居為典型的吊腳樓?腿诉M村,主人要唱“攔門歌”,敬三道醇香醉人的“攔門酒”迎客。在坡腳寨,客人可觀賞精彩的以蘆笙舞為主的歌舞表演、參觀古樸的苗族民居、品嘗風味獨特的苗族食品。
都勻苗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:王司鎮(zhèn)的《新場苗族祭天神》(省級)、《苗族六月六》(市級),壩固鎮(zhèn)的《雞賈苗族蘆笙制作》(市級),基場鄉(xiāng)的《苗族蘆笙斗雞舞》(市級)等。
水 族
水族系由古代“百越族群”中的駱越發(fā)展而來的單一民族,都勻境內水族主要聚居于市境東部的基場、陽和、奉合三個水族鄉(xiāng),人口近3萬,占全市總人口的6.84%。水族民族舞蹈有銅鼓舞、斗角舞、蘆笙舞等;工藝品有銀器、馬尾繡、木刻、石刻、剪紙等。都勻的水族仍保留有古老的水族文字,相傳為水族祖先陸鐸公所創(chuàng),現(xiàn)已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都勻的水族獨具特色的民族節(jié)日有端節(jié)和卯節(jié)。端節(jié),屬辭舊迎新、祭祀祖先的水族傳統(tǒng)年節(jié),水語稱“借端”,主要有趕端場、端坡賽馬、祭祖及跳蘆笙舞、對歌等活動。節(jié)日這天,村寨的長者都要抬出封存的銅鼓敲打,鏗鏘的銅鼓聲此起彼伏,交相呼應,使節(jié)日氣氛濃烈而深沉。卯節(jié),每年農歷清明節(jié)前后的“卯”日,都勻的水族人民都要相聚陳蒙山埡口,懸掛12面銅鼓,擊鼓祭祖、舉行賽馬、吹蘆笙活動。卯節(jié)又稱水族情人節(jié),男女青年也在這一天歡聚卯坡,歌唱永恒的愛情。
現(xiàn)在,保留古老民族風俗,特點較為鮮明,值得一飽眼福的是榔木水寨。
榔木水寨:位于市區(qū)東部35公里“貴州省剪紙藝術之鄉(xiāng)”的奉合鄉(xiāng)境內,村寨山青水秀、綠樹成蔭,村民們繼承和發(fā)展民族剪紙工藝,成為該村一大特色。村民們至今還保留著銅鼓祭祖、保寨祭祀等水族古老習俗。
都勻水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:《水書習俗》(國家級),《水族端節(jié)》(國家級),奉合水族的《水族婚俗》(省級)、《吃新節(jié)》(市級)、《水族剪紙藝術》(市級)等。
繞 家
“繞家”屬瑤族的一個分支,歷史上有“夭”、“夭苗”等稱呼,后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瑤族,人口3000余人!袄@家”依一條碧水悠悠的繞河聚族而居,位于市區(qū)東部10公里處的洛邦鎮(zhèn)境內。茂密的竹影樹蔭掩映的繞河兩岸,水車群、古樹群、吊腳樓與特有的繞家大歌、過冬祭祖等民俗融匯一起,組成繞家村寨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情!袄@家人”有一個獨具特色、隆重的民族節(jié)日——冬節(jié)。冬節(jié)也稱“繞家年”。繞家以農歷11月(子月)第一寅日為歲首過冬節(jié)。節(jié)日活動除祭祖、跳月、踢毽、斗牛、斗鳥外,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板凳舞。板凳舞就地取材,用凳面互相碰擊,節(jié)拍明快,二人對跳、四人對跳、八人對跳均可,客人也可即興參與。踏著節(jié)拍碰擊凳面翩翩起舞,有誰凳面碰錯或者腳步錯亂,便要罰酒一杯。
都勻繞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:洛邦鎮(zhèn)的《繞家“呃嘣”》(大歌)(省級)、《繞家板凳舞》(市級)、《繞家過冬》(市級)等。
土特產品
都勻毛尖茶:都勻毛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明清年間為朝廷貢品。1915年,都勻毛尖茶與仁懷茅臺酒一同獲得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優(yōu)質獎,因此便有“北有仁懷茅臺,南有都勻毛尖”之美譽。1982年,都勻毛尖在全國名茶評比會上,榮獲中國十大名茶第二名。都勻毛尖茶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、雨量充沛、常年云霧繚繞的山坡上,采摘與加工工藝精細獨特,外形美觀,內質優(yōu)良,翠綠滋潤,白毫顯露,外形卷曲,鮮爽回甘,嫩香長久,被中國茶科所的俞壽康先生譽之為“茶中極品”。都勻毛尖暢銷全國各地,遠銷日本、德國、美國、東南亞等數(shù)十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刺繡:刺繡是都勻布依族、苗族、水族婦女傳統(tǒng)的民族工藝品。都勻的布依族、苗族、水族少女自幼就在母親的指點下學習繡制頭巾、圍腰、背帶、枕套、襪墊、披風等日常生活用品,力求做到繡線均勻、用針細巧、圖案秀麗。及至成年,她們的技藝便如爐火純青,繡品因之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特色,既具實用價值,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、收藏價值。
竹編:竹編是都勻布依族、苗族、水族等眾多民族的傳統(tǒng)工藝品。都勻竹產品資源豐富,山里漢子大多是竹編高手。在都勻,除了常見、實用的斗笠、曬席、籮筐、竹藍以外,近年來還出現(xiàn)很多的工藝竹編,藝人們在編制的過程中,都會根據(jù)不同的產品、不同的造型、不同的用途,編制一些花卉、魚蟲、牛馬以及田字格、棱形格等,產品樸實大方,秀雅清新,新穎別致,裝飾效果很好。
剪紙:剪紙是都勻水族聚集的奉合、陽和、基場民族鄉(xiāng)特有的民間藝術。水族人創(chuàng)作的剪紙作品圖案精美,形象生動,線條流暢,家住奉合的中國水族剪紙藝術家、世稱“金剪刀”的韋幫粉在“全國剪紙邀請賽”上多次獲得特等獎,進入全國“十把金剪刀”之列,她的作品為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