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參,別名孩兒參,其藥用于根莖,兼藥用和營養(yǎng)之功效,據(jù)明代藥學專著《本草從新》載,其味甘,微苦,性平,歸脾肺經(jīng),具有益氣生津,補脾潤肺,提高免疫力之功效。太子參生長于氣凈水清、木秀山綠的舞陽河畔,用于脾虛體倦、食欲不振、津傷口渴、心悸失眠、病后氣陰兩傷、倦怠的小兒清瘦、盜汗,兒童先天性體弱療效最佳,現(xiàn)代科學研究證明太子參富含皂甙、淀粉、糖類、氨基酸以及錳等多種微量元素,對預防心力衰竭、糖尿病、神經(jīng)衰弱、各類頑固性支氣管哮喘、阻塞性肺氣腫、肺心病等癥有較好的功效,是一味極好的清補之品,其滋補功效與人參、黨參齊名,是滋陰補陽、養(yǎng)顏延壽的佳品,因此產(chǎn)品不僅走俏國內,還遠銷日本,韓國及東南亞各國。
春秋時期,鄭國國王的兒子,年5歲,天資聰慧,能辨忠識奸,深得國王厚愛。但這位王子卻體質嬌弱,時不時生病,宮中太醫(yī)屢治不效。后國王張榜遍求補益之藥,并懸以重賞。一時間,各地獻寶薦醫(yī)者絡繹不絕,但所用皆為參類補藥,卻并未奏效。一天,一位白發(fā)老者揭榜獻藥,聲稱非為懸賞,而實為王子貴體、國家大計著想。國王對老者說:“爾誠心可鑒,然若藥不靈驗,怕有欺上之罪吧!崩险吆呛切Φ溃骸巴踝淤F體稚嫩,難受峻補之藥,需漸進徐圖之。吾有一藥,服百日必能見效!庇谑,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獻的這種細長條狀、黃白色的草根。三個月后,果見形體豐滿,病恙不染。此時,國王始信老者所言,大喜之余,晉封王子為太子,又急尋老者以封賞,但老者已行蹤難覓。國王問老者所獻之藥何名,眾皆搖頭不知。近臣諫日:藥有參類之性,拯挽太子之身,就叫太子參吧。于是,“太子參”的美名就由此傳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