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武古稱靈州,縣制歷史已達2200年。水洞溝遺址的考古發(fā)掘證明,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,人類就在靈武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,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(fā)祥地之一。西漢惠帝四年(公元前191年)置靈洲縣,北魏置薄骨律鎮(zhèn),北周設靈州,隋設靈武郡,均為寧夏平原最高政區(qū)機構。唐代,靈武為靈州都督府和朔方節(jié)度使駐地,統(tǒng)七軍府,轄三受降城,軍事上輻射的范圍遠達西北和內(nèi)蒙古地區(qū)!鞍彩分畞y”爆發(fā)后,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,升靈州都督府為大都督府。肅宗在靈州調(diào)兵遣將,號令天下,平定叛亂,重興中唐,更使靈州聲威大振,名聞遐邇。宋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黨項族首領李繼遷攻下靈州,改靈州為西平府,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。西夏建國后,西平府與興慶府(西夏都城,今銀川市)并稱東西二京。元明清三代,靈州管轄的地域逐步縮小,但地位依然重要。元置州牧,屬寧夏府路。明設千戶所,直隸于寧夏衛(wèi)。清廢衛(wèi)所,靈州為寧夏府直隸州。民國二年(公元1913年)改靈州為靈武縣,屬寧夏省,將靈武縣東南之萌城,隰寧、惠安、鹽積4堡劃出并入鹽池縣,靈武縣境進一步縮小。新中國成立之初,靈武縣屬寧夏省,政區(qū)分為1市(吳忠市)6區(qū),1950年吳忠市析出。1954年,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,設河東回族自治區(qū),靈武縣屬之。1955年,又將郭家橋鄉(xiāng)金銀灘劃屬吳忠市。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,靈武縣屬自治區(qū)管轄。1972年,成立銀南地區(qū),靈武縣為所轄7縣市之一。1996年,靈武撤縣設市,交由吳忠市代管。2002年,靈武自吳忠市析出,由銀川市代管。2003年,將靈武市郭家橋鄉(xiāng)全部及新華橋鎮(zhèn)4個村劃歸吳忠市利通區(qū),2004年,臨河鎮(zhèn)橫城村被劃屬銀川市興慶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