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臺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,北起峨嶺,與繁峙、代縣為鄰;南至年牛道嶺,,與盂縣接壤;西與原平、定襄毗鄰;東以太行山與河北省的阜平、平山搭界。全縣南北長50公里,東西寬70公里,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,是忻州地區(qū)面積最大的縣。轄6鎮(zhèn)24鄉(xiāng)。境內(nèi)山巒重疊,地形復(fù)雜。五臺山主峰雄峙東北,斜跨西南,勢如臺階,帽東北向西南逐級下降,由東、西、中、南、北五臺組成,其中最低南臺海拔2485米,最高北臺頂,又稱葉斗峰,海拔3058米,素有“華北屋脊”之稱。五臺山為群山鼻祖,由北臺向西南延伸,形成許多高大的山峰。據(jù)1980年地名普查資料,縣境內(nèi)有較大的山峰140座。這些大山,峰起巒連,重迭縈環(huán),構(gòu)成了五臺地形的基本格局。清水河等河流縱貫全縣,使五臺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地形。
本縣擁有豐富的水資源,平均每人每年擁有水量1270立方米;按耕地計算,每畝平均占有水量700立方米,清水河、泗陽河、濾泗河、小銀河、滹沱河是全縣較大的五條河流,總長度207公里,年徑流總量10.4 億立方米,全縣水能的理論儲藏量為16319千瓦,可筑梯級電站23處,五臺地下水會計師豐富,山山有泉、溝溝有水,而且水質(zhì)優(yōu)良,大部分為重碳酸鹽型,礦化程度每升在1克以下,可供灌溉和飲用。
五臺由于受東西山脈的阻隔和境內(nèi)地形的影響,大陸性氣候比較明顯,一年內(nèi)氣候隨著大氣環(huán)流發(fā)生變化。冬季漫長而嚴(yán)寒,春季干旱而多風(fēng),夏季溫和而濕潤,秋季涼爽而多雨。
五臺縣自然資源豐富,現(xiàn)已探明的金屬礦、非金屬礦有30多各,主要有煤、鐵、銅、鉬、硫、磷、白云石、石英石、水晶、黃鐵、云母、鋁礬土、砂石、大理石、花崗石等。煤炭儲量為9962萬噸;鋁釩土儲量為2500萬噸,尤其是大理石,儲量大,種類多,礦質(zhì)堅硬,色彩艷麗,可謂珍品。生物種類齊全,既有森林、果木、藥物、花卉等高級植物,又有可供食用的藻類、菌類植物。
本縣交通有陽泉至繁峙砂河的干線公路由南而北縱貫縣境東部,由本縣長城嶺至忻州市的干線公路橫貫縣境中部。本境還有通往代縣哦口的支線公路以及各種簡易公路多條。此外,往東有公路可通河北阜平等地。
五臺縣有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,五臺山雄峙縣境東北,環(huán)周500余里,為祖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。五峰聳立,峰頂如臺,其頂壑、頂崖之間及能懷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廟,成寺剎者余處,至今保存完好的47座。其中有我國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木構(gòu)建筑——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禪寺,我國薈萃北魏、北齊、唐、宋、金、明、清各代多種多樣建筑于一寺的孤例佛光寺,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,與洛陽的白馬寺并稱我國最早寺院建筑的靈鷲寺(顯通寺),以及卓有聲譽的塔院寺舍利塔、龍泉寺漢白玉石牌坊、碧山寺緬甸玉佛等,為佛國風(fēng)光增添了色彩。五臺山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,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也享有盛名。五臺山寺廟中,保存著石雕、玉雕、泥塑、銅鑄、壁畫、書法、碑刻等珍貴藝術(shù)品,琳瑯滿目,交相輝映,使中外游人嘆為觀止。五臺山已被國家列為44處旅游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