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招網(wǎng)訊:“野琯花初發(fā),春山客又過。市墟因雨散,舟集待潮多。少府歡開宴,將軍忿棄戈?沼鄳压乓,渺渺望山河!边@是清人戚學標(溫嶺人,乾隆年間進士)寫琯頭的一首五律詩。
琯頭,古代總稱為象浦,宋起稱琯頭,元代稱橫春,明代起沿稱琯頭。位於北白象鎮(zhèn)的西隅,東峙橫春山(一名芝山),南控甌江,與七都涂相對;西界象浦,與永嘉縣境交接。是溫、臺兩地交通的要沖,是樂清西境的咽喉。
悠久的歷史,世事的滄桑,此地發(fā)生過不少戰(zhàn)事。又是交通的要沖,有渡口的設施,江船的運載,經(jīng)行過不少官吏文人,留下了不少詩文作品。今天我們站在琯頭的江堤上,對著脈脈的甌江,涌動了無限的懷古心潮。
嘉靖三十四年間,因倭寇為患,樂清縣令俞文榮令江船去帆,以免遭倭寇劫掠,倭平后,又恢復風帆。當時碼道未正式建筑,高友磯做了尚書,出資建造碼道于橫春山麓,全用石建成,使航船可以?,因此凡是高姓人趁航船上溫州,一律免去船錢,此規(guī)定到民國初還存在。自永樂輪船開通后,碼道另建,航船才停歇。
談起當年坐航船,乘風破浪,心情多么緊張又舒暢。前人在乘船時,每每即景吟詩,如清人洪福(樂****,官千總)的《下甌江》詩:“羅浮山下放歸航,渺渺孤城背夕陽,十里黃云五里霧,西風又送客還鄉(xiāng)!庇秩缤砬逶娙私獭锻碇连g頭》詩:“夕陽能使晚江晴,渡口潮平息水聲,猶勝半帆風力健,吹他江岸酒簾醒!边@些都是前人乘航船的感受、謳吟,勾劃出琯頭江的一副詩情畫意。今天吟來,猶感意味無窮。
三、人文懷古:琯頭之名,顧名思義,應是公琯的前頭,早在唐代,此處己設有象浦琯,招待官員,詩人孟浩然來樂成訪張子溶就是在象浦琯相會的。他在《上浦琯逢張八子溶》的詩:“逆旅相逢處,江村日暮時,眾山遙對酒,孤嶼共題詩。廨宇鄰蛟室,人煙接島夷。鄉(xiāng)園萬余里,失路一相悲。”這首詩它開啟了琯頭早期文化的星光。所說的內涵就是戚學標 “少府歡開宴”詩句。
自古以來,有不少官員文人墨客,路經(jīng)琯頭,都留下了一些詩文,元吳學禮有《泊橫春琯》詩:“枯葑冰消水路遙,短長亭下一停撓,寒煙兩岸客炊晚,殘月小橋人待潮,山外鐘聲何處寺,柳邊春色隔年條。到城不必爭先后,華蓋峰頭手可招。”又元代陳高也有《泊琯頭埠》詩:“朝發(fā)芳林嶺,暮依琯頭泊!泵髡戮]有《過琯頭江》詩“不到東甌已一年,今朝泛鹢渡中川。波光明潔開明鏡,云影徘徊侵碧天!薄鞔鷺非蹇h令袁業(yè)泗亦有《橫春渡》詩:“畫舫沖寒待曉光,淡煙籠水碧茫茫,黃茅野店雞號月,紅葉山村犬吠霜。到枕鐘聲依客夢,眠沙鷗鳥笑人忙,為官三載成何事,贏得新詩滿錦囊!鼻宕笪膶W家袁枚有《琯頭渡江至永嘉》詩,徐域夕有《橫春渡》詩:江潮水東西流,古渡橫春山色幽。爾我往來非住著,漫催急櫓送行舟!贝送膺有董正揚,胡維寬《橫春渡》詩,《琯頭夜渡》詩,馮過《晚渡橫春浦》詩,溫州太守戴啟文《琯頭止宿》詩等。
從歷史的方方面面來看,琯頭不僅是軍事之地,交通之地,而且是文化蘊蓄之地。有如許文人的題詠,在樂清除了兩雁風景區(qū)以外,琯頭可以稱得上是樂清西鄉(xiāng)的古文明之村。